上海《现代音响技术》杂志专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刊发文章 > 听音室设计 > 上海《现代音响技术》杂志专文 > 正文

音响系统的魅力

作者:李鹏展 日期:2016-05-27 02:34:44  评论:0

01.jpg 02.jpg


二是梅先生非常清楚和明白,要想玩好音响听好音乐,必须要有一个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的听音室,为此,梅先生专门在广州效外购买了一块地皮,并建起了一幢五层小楼。四楼以下全部租赁出去了;而整个五层楼就是一个若大通间的听音室,是专门设计用来听音响音乐的,不做任何它用。

从梅先生对于听音室的设计和处理情况来看,该听音室基本上是属于一个“软调”的空间,即吸音材料的使用比例略占多数。它的声音特点是:音色比较温暖;声音很直接;音场与定位非常精准;声音的质感与解析力表现突出。

文/摄影/李鹏展


音响系统之概念

“音响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我在贵刊今年第十期的杂志上已有过详述。但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和强化这一概念,我再在这里做一赘述。

如图所示,“音响系统”是由两大部分所组成的,即:“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在“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构筑起准确和完整意义上的“音响系统”之概念。两者缺一不可。否则,“音响系统”是不可能会有传真又传神的声音表现的。

要想得以成就“音响系统”传真又传神的声音表现,就应该对“音响系统”的“五五五”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着实把“五五五”这一概念的具体内容落实好并做到位。

06-《现代音响技术05-01》-《音响系统的魅力》526.png

确立完整正确的“音响系统”概念是一个理论过程;而落实好“五五五”概念中的内容则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会很清楚和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没有高速公路,即使性能再优秀、再高级的汽车也跑不起来。所以说,“汽车”必须与“公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时才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汽车系统”。也就是说,购买汽车的人越多;或者说购买的汽车越高级,我们就会越发的感触到公路的狭窄与不畅通,改建、扩建与修建公路的呼声就会越高涨和越急切。这是因为由“汽车”与“公路”所构筑起的“汽车系统”给我们的感受还是比较直观和直接的。然而,由“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所构筑起的“音响系统”给我们的感受,相对来讲就不是那么的直观和直接了。所以说,很多发烧友对于“听音环境”在“音响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都还缺乏较为足够深刻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圈地建楼只为音响

梅先生可谓是广州市的一位“狂热”发烧友。一些发烧友会问:既然是一位“狂热”发烧友,那

自应该有一些名副其实的“狂热”思想与行为啦?

没错!我在此可以举两个例子,足以证明梅先生热

爱音响音乐的思想与行为究竟达到了多么“狂热”的地步。

一是梅先生觉得只是购买一些进口的高级音响器材玩味已嫌不够过瘾了,又亲自开办了一个音响公司,专门用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些喇叭单元与配件。梅先生说:他开办这个音响公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想为了设计和生产出多么高级和优秀的喇叭单元与配件,而完全是一种兴趣和爱好的趋使结果。在设计、生产和销售喇叭单元与配件的过程当中,可以体会到另外的一种愉悦与快乐。

二是梅先生非常清楚和明白,要想玩好音响听好音乐,必须要有一个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的听音室,为此,梅先生专门在广州效外购买了一块地皮,并建起了一幢五层小楼。四楼以下全部租赁出去了;而整个五层楼就是一个若大通间的听音室,是专门设计用来听音响音乐的,不做任何它用。

在广州,比梅先生有钱有势的人会有很多;比梅先生更有音响资历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真正要论及对音响音乐的“狂热”投入程度,能比得上梅先生的人可能就不是很多了。

梅先生所建筑的五楼听音室,其房间的尺寸比例为:高3.5m×宽5.1m×长10m(1︰1.46︰2.86),房间面积为51平方米。

听音室的整个天花板全部安装使用的是纯木材料的二次余数扩散板,每块扩散板均设计制作成大约为600mm建方的结构,并呈“相邻互垂”的扩散板安装方式。看到这一切我心里多少有一些惊喜。为什么?

远在1997年我在深圳某一音响公司任职期间,我就亲自为所在的公司设计制作了一款530mm建方结构形式的二次余数扩散板;并开了模具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和销售。我想,国内第一家用于商业设计并批量生产和销售二次余数扩散板的记录应该是从此时开始的。另外,考虑到当时的制作成本问题,所以,并没有选用纯木材料来制作扩散板,而是使用的“泡沫”材料。再就是,从扩散板批量生产和销售的那一天开始,我就积极主张并大力宣传推广使用“相邻互垂”的这种扩散板摆放安装方式,因为这种摆放安装方式的扩散系数会比较高,并且能大大的增强“扩散”的作用和功效。所以说,当若干年后的今天看到梅先生也是采用这种扩散板的设计制作结构形式与安装方式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欣慰。

06-《现代音响技术05-01》-《音响系统的魅力》2432.png

在听音室两侧墙面约三分之二以上的中间位置全部安装上了落地窗帘。在两侧墙面的两端剩余位置则是安装了二次余数扩散板。在音箱后面的整个墙面上则是贴了一幅山水壁画;同时,还安装了落地窗帘,即在听音响音乐时就把此窗帘拉合上。整个地面铺的是木地板。聆听位置的后墙放置了一些唱片柜和书柜。

从梅先生对于听音室的设计和处理情况来看,该听音室基本上是属于一个“软调”的空间,即吸音材料的使用比例略占多数。它的声音特点是:音色比较温暖;声音很直接;音场与定位非常精准;声音的质感与解析力表现突出。


出色绝伦的现场感

我曾经去过很多发烧友家中的听音室,其中包括一些音响专卖店的试音室中听过音响音乐,然而,截止到今日能令我非常满意和难忘的听(试)音室前后只有四个。

第一个是1995年我在深圳时给所在的公司设计制作的一个试音室,房间面积约为28平方米左右。这个试音室的音响效果好极了!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试音室中不知道发生了与成全了多少个音响音乐方面的美事。可惜后来因为公司乔迁新居时给拆掉了。从这个试音室的设计制作当中,我学到了、同时也感悟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第一次深深的感触到了“房间尺寸比例”对于一个试音室来说该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啊!而这个试音室就是预先通过最佳房间尺寸比例的计算后,依靠“跑马圈地”的特殊方式搞起来的。

第二个是1998年我为自己家中所设计制作的听音室。第三个就是2004年4月份我为昌业音响(杭州)设计制作的试音室。有关这两个听(试)音室的一些具体情况,我已分别在贵刊2004年第三期与第七期的杂志上进行过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发烧友可去查阅,这里我就不再多做赘述。

在这里我只需要说明一点:前面所介绍的三个听(试)音室中,昌业音响(杭州)试音室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方面都是令我最满意的。同时,它基本上也是我个人设计风格与声音追求的一个代表体现。

06-《现代音响技术05-01》-《音响系统的魅力》2431.png

第四个也就是最后的一个,即是梅先生家中的听音室;同时,它也是唯一的一个不是我参与设计制作的听音室。通过图片可以清晰的看出,梅先生对于听音室设计处理的基本架构,与我的设计风格基本上是一样的。

经我手设计制作的听(试)音室虽然已有十几个了,但大都是30平方米以下的房间;房间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听(试)音室还真是没有设计制作过。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商用”还是“民用”,使用这么大面积的房间专门用来做听(试)音室应该不是一件很现实和通行的作法——“商用”时会要考虑成本投入的问题;而“民用”时能否找得到这么大的房间都是一个问题。而梅先生为了自己的喜好与追求,为了求得好声,他不但圈地建楼设计制作了这么一个拥有51平方米的听音室,而且还对其进行了专门的声学设计和处理。让人敬佩之余,更是令人眼馋流口水噢!

发烧友或许会问:这样一个大型的听音室到底会具有什么独特的音响魅力呢?当然有!而且这种独特的音响魅力也只有在大型的听音室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如果要是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活生生的现场感表现。

尽管在我自家的听音室,或是昌业音响(杭州)的试音室中都已有相当不错的音场定位与现场感的表现了,然而由于房间的使用面积尤其是房间的宽度不够大,故,每件乐器的形体感还是要显得比真实乐器小一、二号似的。再就是由于房间的宽度不够大,整个乐队的排列就显得比较拥挤,前后或左右乐器之间应有的距离和层次就拉不开。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得“现场感”的真实感觉大打了折扣。

06-《现代音响技术05-01》-《音响系统的魅力》3293.png

(2001年8月15日广州梅先生在他的听音室)

只要在梅先生的这个听音室听过音响音乐以后你才会惊奇的发现,平常我们所谈论的那些“现场感”其实都不同程度的被大大“缩水”了。说到“缩水”这一问题,其实每个发烧友的心里都是很清楚的,自己家里面的那套音响系统怎么也不可能会有现场音乐一样的真实感受。有的人甚至会说,音响与现场永远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然而,只有你在梅先生的听音室听过音响音乐以后,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原来音响系统也可以表现出近乎与现场音乐一模一样的音响效果。

梅先生所使用的音响器材清单为:思奔达SP100音箱;音乐之旅ECI-4功放;EMC-1CD-Play CD机。这套组合搭配我曾经在很多的场合听过,无论是音响性还是音乐性都棒极了。我经常对周边的发烧友讲,音乐之旅与思奔达的搭配可谓是“天仙配”。虽然比较公认的Audilo Lab功放在音响性方面的表现会更加张扬显露一些;然而说到内在的音乐气质,我认为,音乐之旅与思奔达显然就要更接近一些。

在这里听一些室内乐小品时,真的会有仿佛是在听现场音乐会的感觉:舞台感给人的视觉、乐器的形体感、乐器相互之间的位置和距离、整体的音乐气氛,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与“现场”的感觉真是太像了。

听罢梅先生这个听音室的音响效果以后,我想,如果以后再有机会选择制作听音室,那肯定是有大的绝不要小的啦!


房间相同音效迥异

说到梅先生的听音室,使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广州的又一家音响公司,他们也有一间约55平方米的试音室,房间的尺寸比例也相当不错。可能是基于这个原因吧,该试音室只是进行了非常简单的一些“皮毛”处理。为什么我讲他们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皮毛”处理呢?因为在这个试音室内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吸音与扩散处理。虽然也使用了一些用以改善声音效果的小道具,但我认为,其陈列或标榜的意义要大于实际使用的效果。

像类似于这种对于听(试)音室进行设计处理方式的用家还是比较多的,其实,也应该是发烧友队伍中的一个主流现象。很多发烧友很少使用甚至不敢使用吸音材料,总觉得这些吸音材料像是什么毒品和猛兽一样的沾不得。而对于扩散材料的使用基本上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个试音室里摆放的都是一些欧美品牌的高级音响器材,使用的是一对落地音箱。然而,由于试音室的设计和处理方式不正确、不到位,所以,该试音室就存在着以下问题:人声的齿音过重;小提琴独奏强音时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嗡嗡”共鸣声;音场定位不准确并伴随有飘移的现象;虽然有这么大的一个试音室,但“现场感”就是出不来;等等。

纵观这些问题,基本上是与试音室内没有进行必要的吸音与扩散处理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只要有过听(试)音室设计制作实际经验的人都会很清楚,听(试)音室如果缺少必要的吸音与扩散处理,那么诸如上面所提及的一些问题它肯定就会存在。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我在这里所提及的“吸音”与“扩散”处理,基本上都是针对中高频以上频率的。由于该试音室的房间比较大,所以,即使不对低频段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处理,那么,在这些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太突出的问题存在。实际上,上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大都是出在中频以上的频段上。


要知其味必尝其果

有关听音室设计处理中的“扩散”与“吸音”问题,我在贵刊前面几期的拙文中都已经有过比较详实的介绍。但是在下面与各路人士的交流当中,我发现还是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06-《现代音响技术05-01》-《音响系统的魅力》4684.png

(1995年深圳欧琴公司试音室)

早在1995年的时候,我就在深圳做过一个实验:当时我为该公司设计制作的第一个试音室,全部使用的是“刨花板”材料设计制作的二次余数扩散板。除了在聆听位置的后墙(实际上是一个大门)安装上落地窗帘,地板铺设的是地毯以外,在试音室的其它四个墙面全部安装的都是扩散板。最后摆上音响器材开声试听,当时我们个个都惊呆了——在空间感的呈现、高频的延伸与量感、音场的规模感、细节与层次的再现以及声音活跃的气氛等方面都有连跳三级的优秀表现。

我认为,只有在这样的试音室环境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扩散板的真正作用和功效到底有多大。基于此,每当我看到在一些发烧友或专卖店的听(试)音室中摆上那么几块扩散板使用时就会觉得非常可笑。这说明他们对于扩散板的使用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然而,更令我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发烧友甚至说:由于扩散板的吸声系数比较大,故,在实际当中不可多用,否则,扩散板会吸食大量的中高频声音能量。我不太能理解?难到扩散板的吸声系数能大过落地窗帘吗?它竟还能高过矿物棉、玻璃棉吗?既然不可能,我就在想:或许只有那些没有实际经验的人才会说出这等的话。

台湾的姚先生是一个资深的发烧友,对于二次余数扩散板及其室内声学都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和长期的研究。他说:因为要将密封空间的声音范围扩大,扩散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或辅助,因为它不会消除太多的声音能量,也就是说它除了能有效的减少反射情况的同时,也能扩展音波活跃的波动,因而使音响空间保留了现场的感觉。

他甚至还使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我们用海边的大浪来当作声波,堤防就好像是我们的侧墙,而堤防前的碎波块,就如同扩散板,一经过碎波块的大浪,会变成很多均匀小波浪进入港内,若没有碎波块,浪打到堤防上会形成大浪卷回去,扩散板就好比是碎波块,扮演着空间中的碎波块,将过大的音波均匀的扩散出去。

说完扩散再来谈吸音。对于大部分的发烧友来说,“吸音”更是一件可怕的不敢触及的东西。只要看到听(试)音室内有吸音材料的使用,听不听就先给你下个结论:这个房间的声音一定会很干的、没有活力的。

日本著名的声学专家,也是资深的发烧友石井伸一郎先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在一个约10平方米的普通水泥砖灰墙房间中(我们的家用住房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结构),2000Hz至4000Hz之间以及125Hz处的混响时间均在0.8秒左右。而石井伸一郎先生认为家用听音室房间的最佳混响时间应在0.22~0.42秒之间,平均混响时间约为0.32秒左右。

试想:要把这个0.8秒的混响时间降至到0.32秒左右,在这样的一个房间中需要进行多么具大的吸音与扩散处理工程。由此可见,在一个没有或很少使用吸音与扩散材料的听(试)音室中,其声音是绝对好不到那里去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家用听(试)音室混响时间的要求比我们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所给出的0.5秒的混响时间其实要低很多。我个人则是更倾向于0.32秒的这个混响时间。为什么?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发烧友,几乎每天都要听音响音乐,而且一听就是要连续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那么,你肯定会觉得“0.32秒”这个混响时间是正确的,符合家用的,也是合乎人性的。

反过来讲,假如你只是偶尔的去听一下音响音乐,或听音响音乐的时间不会连续超过半小时或四十分钟,那么你就会认为“0.5秒”这个混响时间是最好的。

这是因为,单纯去搞一个技术测试或实验,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长时间专门的聆听感受,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的。

要想拉近音响系统与现场音乐之间的距离,就只能在音响器材与听音环境方面下足功夫;虽然音响系统永远也不可能得到与现场音乐一模一样的真实感觉,但至少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这一之间的距离给大大的缩小。因而音响系统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也才会不断地鼓舞着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发烧友为之不懈的去探索、实践与追求


文/摄影/李鹏展

2004-11-28

注:此文章已在上海《现代音响技术》杂志2005年第一期上发表

    标签:音响系统 五五五概念 广州梅先生 音响器材 音箱摆位 听音环境 深圳欧琴 试音室 混响时间 石井伸一郎先生

    我要评论

    计师简

    听音室设计·音响系统调校·新中式家居设计

    务流

    懂生活 · 有品位 · 为您度身定做优雅的生活空间

    Copyright © 2005~2020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603906582 QQ:573759413 微信:lbxz121 电子邮箱:xz555sm@126.com Rss 网站地图

    豫ICP备12007366号-1  常州网络公司:双喜常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