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音响》杂志专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刊发文章 > 听音室设计 > 香港《新音响》杂志专文 > 正文

一位发烧友听音室的设计、调整及最后的音响效果……——家用听音室/视听室设计处理实践篇(5)

作者:李鹏展 日期:2016-05-27 04:32:09  评论:0

01.jpg 02.jpg


执着追求

我身边有一位发烧友高先生,特执着,为了音响,专门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来装听音室、玩音响。

2011年音箱升级为Tannoy(天朗)STIRLING SE(史大令)落地音箱,功放升级为欧博Reference 5.5MKII 合并式胆机,听音室房间约为13平方米/约40立方米。

20160601_160735_005.jpg

20160601_160735_006.jpg

也就是从器材升级的那一刻开始,器材搭配与房间调整就没有停止过……

据诸位发烧友去现场试听后的实际感受为:高频尖亮、低频轰鸣,即声音是两头翘。

既然存在这么明显的严重问题,那就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了。随后,房间的墙面上挂上了窗帘,墙角、后墙均用上了低频陷阱之类的声学道具……

通过不断地调整,声音虽然有了一些改变,但最终还是不太如意吧,2013年高先生又把功放升级为NAD M3,与此同时,信号线、喇叭线与电源线等也都一并更新升级了。

20160601_160735_007.jpg

紧接着,几位发烧友(包括高先生)又对房间重新进行了“声学设计与处理”;据我了解,这几位发烧友在这方面已苦心钻研、潜水充电、求学问道了很久很久……

音箱后墙的正中位置挂了一幅窗帘,窗帘前面则摆放了一个类似博古架的柜子;

音箱后墙的两侧端各安装了一种声学道具:圆管形状、表面打孔、内填有物;

在沙发的后墙与天花板交接处也使用了一个圆管形状的声学道具,但是表面没有打孔,内填有物没也不太清楚;还在后墙面的中下部分做了一面实木板的墙面;

音箱两侧墙的后端各摆放一个类似博古架的柜子;前端则各挂了一幅窗帘。

20160601_160735_008.jpg


试听感受

2013年10月17日,高先生约我去进行器材试听与房间测评……

器材试听进行了近两个小时,试听的6张CD唱片包括:人声、弦乐、管弦乐等,其整体地试听感受为:

1、中低频的中下段(110~120Hz)有着非常明显的驻波,此驻波已严重影响到正常的音乐重放了,尤其是在听人声时这种干扰与影响尤为突出,人声已几乎被超强浑厚的中低频“轰鸣”声给淹没掉了。

2、中频的上段(800~1200Hz)与中高频的上段(2000~2500Hz)也有着比较明显的驻波,如在人声的强音与弦乐的高把位时声音就会变得比较凸出、硬朗和生涩。


不解之处

1、在器材升级前与房间设计处理前,中低频的驻波问题已经存在了,而且还是相当严重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针对性”的器材升级与房间设计处理;但为什么此“针对性”的调整处理却并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呢?

据高先生讲:“现在的低频驻波比过去要小很多了。”我不知道过去的低频驻波有多严重,但却晓得现在的中低频驻波依然还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去欣赏音乐!

2、除了器材之外,房间内使用的那些声学道具肯定是用来对付中低频驻波的(包括其它频段的驻波);但非常遗憾的是,为什么针对性地使用了“声学道具”却并没有解决所存在的声学问题呢?


初次试听测评有感

1、首先应该搞清楚、弄明白驻波是什么?频率分布是哪段?通过试听与测试后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高先生讲:“现在的低频驻波比过去要小很多了。”

经现场测试,低频的上段与下段都是一个波谷,低频的中段尚属正常情况,而中低频的中下段则是比较明显的波峰;亦即:现在的驻波问题不是出在低频段,而是出在中低频段。

这里就需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低频与中低频的频段各为多少?如果连低频与中低频或其它的频段都搞不清楚,下面那些针对性的声学道具又是如何设计、制作出来的呢?又何谈能针对性地解决所存在的驻波问题呢?

我们知道,音响行业与专业媒体通常是把20Hz-20000Hz的频率范围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七段;具体为:极低频:20Hz~40Hz;低频:40 Hz~80 Hz;中低频:80 Hz~160 Hz;中频:160 Hz~320 Hz~640 Hz~1280 Hz;中高频:1280 Hz~2560 Hz;高频:2560 Hz~5120 Hz;极高频:5120 Hz~20000 Hz。

2、一定要慎用声学道具,尤其是那些针对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声学道具,因它们都是“双刃剑”;否则,如果使用不当,原来的驻波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驻波又被人为地制造出来了。

高先生听音室“轰鸣”的中低频驻波不但能量感很强,而且声音很怪,说白了很像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二次合成的驻波声音,这就印证了“如果声学道具使用不当,反而会衍生出新的问题”这一道理。

3、声学设计与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20Hz~20000Hz这个宽广的频段,讲究的是衔接与平衡;否则,如果低频与中低频的驻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样会影响到中频与中高频的表现,如高先生听音室的人声已几乎被超强浑厚的中低频“轰鸣”声给淹没掉了就是一个佐证。


再调整 再试听

自2013年10月份至今的近一年时间里,高先生的听音室又进行了多次调整:现在音箱的两个侧墙面均安装了吸音软包,整个天花板使用了软质材料的扩散板,在沙发后墙面实木板墙面的中间区域表面又装上了吸音模块;而原来的柜子、圆管形状的声学道具等全部都拆掉不用了。

20160601_160735_014.jpg

我曾于2014年4月、9月、10月三次去高先生处进行试听与测评,综合三次的试听感受为:过去超强浑厚的中低频“轰鸣”声响没有了,声音比过去干净清晰了很多,细节、层次与质感也都能出来了,呈现出一种“宽松大气、沉稳厚润”的声音风格,相比过去,现在全频段的声音衔接要平衡自然多了;但此时低频驻波的问题反而凸显出来了,其强劲沉重的“嗡嗡”声响不但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音乐欣赏,而且让人感觉极不舒服;还有,听《璨丽的邓丽君-纪念版》第12轨歌曲时,一些伴奏乐器的中低音声部被表现的有气无力、软爬爬的。


综合试听测评有感

1、2013年10月初次试听与测评时,由于听音室内大量使用了柜子、圆管形状的声学道具,这就让房间原有的声学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110Hz~120Hz频率段的共振峰值大大增强,变得超强浑厚和异常凸出,从而影响到中频及中高频的声音表现,最终已严重影响到正常的音乐欣赏了。

现把听音室原来的柜子、圆管形状的声学道具等全部都拆掉不用了,并对房间重新进行了调整,如今,超强浑厚的中低频“轰鸣”声已经没有了,全频段的声音衔接也要平衡自然多了,这说明重新对听音室进行调整还是起到作用了,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一定要慎用声学道具!如前所述,如果使用不当,原来的驻波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驻波又被人为地制造出来了。

实际上,原来那些柜子、圆管形状的声学道具不是不可以使用,关键是没有能够正确使用或没有用对!而没有用对的前提是对这些东西的功能和作用等都没有真正了解清楚,从而造成越使用这些东西问题就会越多、越大的困境。

 

2、经现场测试,250Hz~400Hz这一频率段呈明显的凹陷状态,正因为如此,诸如在听人声时一些伴奏乐器的中低音声部就会被表现的有气无力、软爬爬的。

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讲,波谷(凹陷)的影响远没有波峰大,具体表现为:一是波谷的影响不像波峰那样具有“侵略性”,让人觉得极不舒服,而波峰处理起来的难度也会比较大、比较复杂;二是可以通过器材搭配与音箱摆位甚至房间处理等手段对波谷进行调整,处理起来要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即使处理的效果不甚理想,但对欣赏音乐也无大碍。

经过试听、测评与分析后需要说明的是:250Hz~400Hz这一频率段之所以呈明显的凹陷状态,正是由于对听音室重新进行调整后所出现的结果;说白了,还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问题。

3、通过理论计算,此房间共振峰值比较高的频率为:57Hz与112Hz。后经现场测试,110Hz~120Hz 这一驻波的影响已趋于正常,现在55Hz~65Hz这一低频驻波的影响反而是突显出来了。实际上,此低频驻波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原来中低频驻波的峰值远比低频驻波的峰值高太多,进而把低频驻波给掩盖掉了而已;等到中低频驻波解决后,低频驻波的问题立刻就突显出来并成为主要的问题了。

现在高先生听音室55Hz~65Hz这一频率段的驻波能量感不但是超级强大,而且是异常凸出,无论是坐在听音室之内、还是跑到听音室之外,其强劲沉重的“嗡嗡”声响不绝于耳,让人难受之极,那还有什么心情、心思去欣赏音乐啊……

听音室如果在55Hz~65Hz频率段有驻波,通常处理起来的难度就会比较大,或者说,这一频率段的驻波只能通过房间处理才能解决,单靠器材搭配或音箱摆位是很难解决掉这一问题的。


遗憾无奈

依我玩音响、听音乐的经验与体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且残酷的现实:其实每一款音响器材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的音响器材是在它的真正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之前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近日高先生对我说:让给他推荐一款功放、CD机,包括信号线、喇叭线及电源滤波器等,声音要精致、活泼一些的,想想换换声音风格,不想听现在这种比较宽松厚润的声音了……

20160601_160735_015.jpg

我听过一些与Tannoy(天朗)STIRLING SE(史大令)落地音箱的器材搭配,包括:Accuphase(金嗓子)、McIntosh(麦景图)、PATHOS(百宝仕)等晶体管功放,以及各种品牌型号的电子管功放等,老实说,高先生目前这套器材搭配的声音风格可谓独树一帜,非常具有个性与魅力,全频段均呈现出一种“宽松大气、沉稳厚润”的声音特点,声音特具包围感、亲近感与可望不可及的高频厚度,真像是在近距离听现场演出一样,感染力十足!说实在的,这种声音风格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其全频段“有血有肉”的声音表现更是当下一些主流音响器材所日渐缺失的元素……

在我看来,高先生目前在用的音响器材与搭配不但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非常对味、到位——其“宽松大气、沉稳厚润”的声音风格更是当下可遇不可求的!其实,现在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听音室的低频驻波。只要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一切也就正常到位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高先生对这两点似乎并没有真正发觉或领悟,而且又在往跑偏的路走……

话又说回来了,高先生的问题其实多少也是发烧友这个圈子所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不是吗?!

学画画的不等于是画家;玩单反数码相机的不等于是摄影家;拥有高档音响器材的不等于就把它玩好、玩到位了;听了两天课、看了几篇文章、观摩了几处实体店不等于也成为声学专家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掌控与驾驭,这个期间的路程其实是很漫长的……

但愿发烧友能从此案例中有所感慨与感悟吧……


文/摄影/李鹏展

2014-10-19

注:此文章已在香港《新音响》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总第164期上发表

    标签:发烧友 视听 听音室 音响效果 Tannoy(天朗) STIRLING SE(史大令) 欧博Reference 5.5MKII 合并式胆机 高先生 NAD M3 中频 中低频 中高频 声学道具 驻波

    我要评论

    计师简

    听音室设计·音响系统调校·新中式家居设计

    务流

    懂生活 · 有品位 · 为您度身定做优雅的生活空间

    Copyright © 2005~2020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603906582 QQ:573759413 微信:lbxz121 电子邮箱:xz555sm@126.com Rss 网站地图

    豫ICP备12007366号-1  常州网络公司:双喜常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