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视听前线》杂志专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刊发文章 > 听音室设计 > 广州《视听前线》杂志专文 > 正文

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四)

作者:李鹏展 日期:2016-05-27 02:25:06  评论:0

01.jpg 02.jpg


还有,把整块的石膏板直接安装在墙面上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种设计安装的方法,对于改善声音的效果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作用。

比如说,贵刊每期都在杂志上面大树特呼地宣传推广视听室对于音响器材声音重播的重要性;但是,贵刊自己用于向外界展示并用于搞活动之用的视听室却与自己所鼓吹和宣传的内容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发烧友与消费者还会对你所鼓吹和宣传的东西相信吗?

文/摄影 李鹏展


执 著

很多音响业界的人们都在抱怨:现在的音响发烧友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还大有“青黄不接”的趋势;从而导致高级音响市场举步为艰、经营惨淡的局面。人们都在抱怨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对于这个昔日异常火爆的“金饭碗”行业,现在却已是风光不在、日薄西山之落破境遇的无耐与感慨。

造成音响行业由“火”变“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认为却是至关重要的:不管他购买使用的音响器材有多么的高级,不管他玩味音响音乐的时间有多么的久远,然而,如果在他的音响阅历当中,从来就没有听到过能让他感动和陶醉的声音,从来就没有过为了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而“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的情境出现,那么,即使像这样的所谓“资深发烧友”也会像“王连举”一样难免会“变节”的。道理很简单,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失去兴趣和热情的时候,这个人也就很难再会对这件事情注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了。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835.png

音响发烧尤如投影发烧一样,是属于一种有品味、有文化,要投入、要智慧的高级消费与欣赏层面的一个范畴。如果一个人对于摄影没有兴趣和爱好,即使他手上拥有一部尼康高级单反相机,那么他也不会有什么摄影“作品”问世的;或许他还会觉得没有“傻瓜”相机方便好用哩。这是因为,一个对于摄影没有兴趣和爱好的人,自然地,他就不会有“创作摄影作品”这一智慧投入的概念,基于此,他不但不会购买使用高级单反相机,相反,他还会觉得这是一个既大又重还不好使的“累赘”。而对于那些真正的摄影发烧友来说,不拥有单反相机,要想出摄影“作品”可谓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真正的摄影发烧友只是一个小众群体,因为要想成为一个摄影发烧友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会比较多;或者说,一个对于摄影艺术没有太大兴趣和爱好的人,亦即一个没有强烈创作摄影作品欲望的人,他是不可能会成为一个摄影发烧友的。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951.png

音响行业也是如此。真正的音响发烧友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小众群体;他不可能多,多了一定会有问题——“滥竽充数”。这是一个观念问题。现在一些商家的思想还大都停留在十年以前的状态,还都既希望于高级音响会有第二次轰轰烈烈的全民购买消费的火红市场出现。我认为,发烧音响是不会“死掉”的,但十年前的那种“圣境”也是永远不可能再出现了。

以我这些年来所接触过的很多发烧友,从他们所拥有的唱片品种与数量,以及对于音响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来看,再过十年他们还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发烧友”。因为音响音乐已深深的扎根于他们的思想灵魂深处,音响音乐已成为他们细胞血液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了。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发生变化,都不会也不可能会改变他们对于音响音乐的热爱和激情。

我认识几位深圳、广州的四十多岁、还有五十多岁的发烧友,他们玩味音响的阅历大都在二、三十年以上,但至今的音响热情与激情仍不减当年。最近广州的梁先生对我说:他又看上“开盘录音机”了,想搞一台玩玩。我非常清楚,像梁先生这样资深的发烧友,玩过的各种各样的音响器材无数,到了他这个阶段和层面之后,早已过了真正是用于欣赏的需要了;现在更换或购买音响器材,完全是基于一种“鉴赏和品味”的生活乐趣。

我刚结识一位年轻的发烧友龚先生,今年三十出头。过去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玩音响玩的很辛苦,钱没少花,音响器材也没少更新换代,但始终从音响器材身上找不到、也得不到那份愉悦和感动。对此他非常得不理解,也很痛苦。现在通过与其交流与沟通,龚先生的器材选择与搭配,还有听音环境的设计处理等,都得到了正确和妥善的解决。有了这个良好的硬件基础之后,再加上龚先生的音乐欣赏“天性”,很快的他就充满热情与激情的进入到了正确的音响音乐轨道上了。虽然他真正了解和认识音响音乐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于音响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却是非常得高。他虽然身居单位领导之位工作异常繁忙,但每天只要回到家里,都会把音响音乐作为他解脱疲惫的身躯、进行愉悦修行的最亲密生活工具。

无论是资深的发烧友还是刚入门的发烧友;无论是梁先生还是龚先生;我想,他们这一生一世都不大可能会偏离音响音乐这个生活舞台的,因为他们是从内心深处喜爱音响音乐的。所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不会“变节”的发烧友。


敬 业

由于工作关系,认识《视听前线》杂志的主编张戈先生已有很多年了。记得在数年前张先生刚开始运作《视听前线》这本杂志时,我与他喝茶聊天时他曾经对我说:我过去一直是从事专业音响杂志的工作;现在,在我的后半生,在我的第二次创业选项上,我会毫不犹豫的继续选择专业音响杂志并把它当作我的事业来做的。因为我已与专业音响杂志这份工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此时,如果让我再去选择其它的行业来做,从感情上来讲就已经不能接受了。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2100.png

从张先生的这一席话当中,不无透射出一个“专业音响杂志发烧友”的执著和激情。只不过就像音响发烧友一样,真正拥有这种“执著与激情”的发烧友已是越来越少而已。莫要小瞧这一、两句话,他至少是个人信仰与事业追求仍在心中的一种表现方式。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即使像这样的一种语言表述,现在我们也难得在生活当中听得到了。

音响这个行业本来就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而专业音响杂志这个领域也自不例外。说句实话,光是冲着《视听前线》创业初期的那些杂志“样本”,以及张先生“独特”的倒不如说是“另类”的经营思维模式,我猜想,没有多少人会看好他的事业发展前程的。不过对此我却始终有着我的独特见解。

《论语》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知道怎样做的人不如爱好去做的人做得好,爱好去做的人又不如乐于去做的人做得好。只有乐于去做的人才能在做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是看中张先生是把专业音响杂志当作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当作他的事业追求来做的这个大前提,我就相信:张先生一定会成功的!并一定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子!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视听前线》杂志在海印广场三楼租用了一个大房间,经过简单的设计处理以后就成为了一个对外开放的“名戈视听俱乐部”,除了用于杂志社日常的器材评论试听工作之外,每个月的周六下午都会定期的在里面搞一些音响视听展示活动。虽然,这种模式并不是张先生发明创造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做的比较充实到位、做的时间最长且仍在继续这样做的亦莫过于《视听前线》的张先生了。这也充分应证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这个千古之训。

“名戈视听俱乐部”的房间高度为3.1米,长度为9.3米;摆放音箱的后墙宽度为5米,而听众座位的后墙宽度则为6米。其四面墙体是特意全部使用砖墙垒起来的,从而能有效地减少外界噪音对于室内的干扰和影响。

从房间的结构上来看,这是一个前窄后宽的“梯形”结构的房间。由于长度为9.3米的这对墙面是一对不平行的墙面体,理论上讲,在9.3米长的这一对不平行墙面之间是不会产生驻波的。

约50多平方米的“名戈视听俱乐部”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房间了,理论上讲,该房间是比较容易获得低而均匀的房间传输响应的,即中低频驻波的影响就会比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音染。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3567.png

在“名戈视听俱乐部”的四个墙角落,都全部放置了一些用麻纸卷成的高约1.5米、直径约为0.3米左右的实芯纸筒。在放置音箱的后墙上、两侧墙上以及天花板上,都设计安装了一些整块的石膏板。在音箱的后墙上端与天花板之间,还斜挂着一块石膏板。在“名戈视听俱乐部”的中后部分,则是摆放了几十把的塑料椅子。

“名戈视听俱乐部”的整个设计装修都非常得简单和简朴,甚至都到了有点“直白”的境地。由于房间比较大,负面的声音影响并不多;再加上有活动时,“名戈视听俱乐部”内会座满很多的发烧友,所以,整体的声音还原基本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由于四面墙壁包括天花板与地板等,都是光滑平行的墙面,除了参加活动的“观众”这一个吸音体以外,房间的墙面上基本上没有安装使用任何材料的吸音物质与扩散板。我第一次去“名戈视听俱乐部”时就发现,中频与中高频方面还是存在着驻波问题,如:人声的齿音过重;小提琴强奏时的“嗡嗡”共鸣声比较突出等。这些都是中频与中高频吸音与扩散不佳、尤其是扩散不佳的病证表现之一。

随后,我就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张先生。等两个月以后我再去“名戈视听俱乐部”时却发现,在音箱后面的两个墙角处已放置了四块0.7米宽×1.4米高的扩散板。

老实说,在约50多平方米的“名戈试音俱乐部”中就放置这四块扩散板,其“回天”的作用和效果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说,只使用四块扩散板,其“装点”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实用”的效果。不过令我非常动容的则是:张先生那种敬业精神、那种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做事态度着实令人敬佩。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2971.png

还有,把整块的石膏板直接安装在墙面上的作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种设计安装的方法,对于改善声音的效果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作用。


引 领

我认为:专业音响杂志要有“倡导科学的音响文化消费观念,努力地营造与不断地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与生活品质,以增强引领人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激情和乐趣”这样的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就是说,专业音响杂志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目的是要“引领”而非“附庸”整个音响行业的行为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专业音响杂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发烧友与消费者看来,那都是具有“标杆”或“楷模”作用的。

比如说,贵刊每期都在杂志上面大树特呼地宣传推广视听室对于音响器材声音重播的重要性;但是,贵刊自己用于向外界展示并用于搞活动之用的视听室却与自己所鼓吹和宣传的内容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发烧友与消费者还会对你所鼓吹和宣传的东西相信吗?在不相信的同时,发烧友与消费者还会在不断的反思这一问题,并会进一步的认识到:贵刊所鼓吹和宣传的视听室对于音响器材声音重播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产生怀疑,会觉得那些无非都是一些“商业炒作”,是骗人的东西。否则,既然它有那么得好,那贵刊自己的视听室怎么不按照他自己所鼓吹和宣传的那个标准和要求去设计制作呢?通过这一件事情,贵刊的“公信力”就会在发烧友与消费者的心目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4253.png

(2003年12月20日雨果公司易有伍先生)

无论是发烧友还是消费者,他们来到这里参加贵刊所主办的视听展示活动,他们都很希望从中能获得他们认为有益的、可取的东西,其中视听室的设计制作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在这里他们不但得不到有益的、可取的东西,相反,他们还会觉得“视听室”真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东西,还是音响器材的作用和影响比较大,否则,贵刊自己的视听室也不会搞得如此简单和直白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此问题了。假如有一个著名歌星与知名乐队要来广州演出,三场演出却有三个不同的演出场所。第一场是在某企业的职工食堂;第二场是在某体育馆;第三场则是在星海音乐厅。同一个歌星、同一个乐队,但在三个不同场所的演出却会给我们留下三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在某企业职工食堂的演出给我们更多的是“乡下歌手和乡下乐队”的纯朴感觉;在某体育馆的演出就会给我们一个比较“年轻和时尚”的流行味道;而在星海音乐厅的演出则无不透视出一种“高雅和高贵”的艺术氛围。

道理很简单。当你走进职工食堂时,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在那样的一个场合中、在那样的一个氛围里,你是很难会把它与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的,自然地,你也就很难会对这个歌星与乐队产生无比景仰的心情的。然而,当你走进音乐厅时,即使不看演出,光是冲着音乐厅内那极具专业考究的设计、端庄华贵的装饰、美观舒适的座椅等,心想,在这样的一个高贵优雅的环境中看演出,其音响效果一定会是出类拔萃的,演出也一定会成功的!自然地,也就会对这个歌星和乐队的演出水平与实力刮目相看了。

04-《视听前线04-08》-《听音室设计制作实战谈(4)》3951.png

(2003年12月20日雨果公司易有伍(左)与视听前线张戈主编在名戈视听俱乐部主持活动)

基于此,我真诚希望无论是我们的专业音响杂志也好,还是音响专卖店也罢,能多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视听室、试音室等都设计制作成一座座的类似于“音乐厅”的声音效果与装修风格。声音效果好了,发烧友与消费者才会对音响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视听室、试音室设计制作的有档次、有品味了,发烧友与消费者才会对视听室的主人产生肃然起敬的思想和感觉,诚然,专业音响杂志也才能在发烧友与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强而有力的“公信力”作用。


文/摄影/李鹏展

2004-07-23

注:此文章已在广州《视听前线》杂志2004年第八期上发表

    标签:听音室设计 实战 音响 文化 品味 投入 摄影 单反相机 作品 广州张先生 雨果易有伍 龚先生 视听前线杂志 发烧友 海印广场 名戈视听俱乐部

    我要评论

    计师简

    听音室设计·音响系统调校·新中式家居设计

    务流

    懂生活 · 有品位 · 为您度身定做优雅的生活空间

    Copyright © 2005~2020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603906582 QQ:573759413 微信:lbxz121 电子邮箱:xz555sm@126.com Rss 网站地图

    豫ICP备12007366号-1  常州网络公司:双喜常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