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也就十几、二十多平方的一间音响房,两层高的器材架已经是“极限”了,却非要像房地产盖房子一样不断地往上加层,由两层更换成三层、四层、乃至于五层高的器材架,其曰“一山”;而器材架的左、右两边各屹立着一个宽大、高耸的落地音箱,其曰“二山”;由器材架与两只音箱就能硬生生的在音响房中制造出了一面“三座大山”!
当坐在“皇帝位”的主人每天都要“仰视”着这面“三座大山”去听音乐时,不但“音场”、“定位”、“结像”这些音响性元素不复存在了,连最起码的视觉美感也都荡然无存了!这就是当下很多发烧友音响房中所普遍“存在着”的一个共性现象!然而不但没有什么感觉,而且还在那里天天大谈、特谈所谓的“音场”、定位“”与“结像”如何如何……
深圳蔡经理之前使用一款三分频落地音箱,听音室已经过声学设计和处理,器材搭配与调整都非常到位,声音的表现也很让蔡经理满意;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久久不能让蔡经理释怀……
蔡经理还是觉得原来那款落地音箱的“形体”稍微大了一些,听音乐时总感觉有一种“压迫感”,对于音场、定位及结像的还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就是低频表现有时容易溢满,故,想更换一款“形体”细小一些的全音域音箱……
从事和玩味音响数十年了,说一句很伤心的大实话:这是平生第一次遇到、听到发烧友给我提出这个问题的!
当时的我是既欣慰又激动,因为从此之后,吾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终于有了“同党”!
推荐这款Vivid Audio Kaya 45音箱,除了“形体”的原因外,最主要还是它的“声音”表现非常出色!通常不入我“眼、耳”的音响器材则是绝对不会给朋友推荐的!
既然这款Vivid Audio Kaya 45音箱是我推荐给蔡经理的,那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于2024年12月1日如约来到了蔡经理家……
Kaya 45音箱的声音:饱满扎实,能量感充沛,解析力与细节表现非常出色,其中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则是格外突出:
一是音场定位非常精准,乐器的结像丰满结实且具有“立体感”!数十年来,真正能听到、“看到”乐器结像具有“立体感”的音箱也只有过两次!除了这一次外,上一次是在2008年,听到的Dynaudio Special Twenty-Five(25周年纪念版)音箱(由CHORD CPM2600合并机推动);是“立体”而非“平面”的乐器结像,会让音乐听起来更加真实、更具现场感、更有感染力!
二是低频的表现非常真实、准确,快速、干净,既有量感又有难得的“坠地感”!每只音箱的低音虽然是由2只5英寸的低音单元负责,但在播放管弦乐《Tutti orchestral Sampler(无敌天碟)》这张 CD唱片中的第一轨《林姆斯基·柯沙柯夫-舞曲》时,其干净利落、快如闪电、控制力极佳且收放自如,尤其是那一股带着庞大规模“坠地感”的低频表现,更是让人惊艳和震撼,在此不得不佩服和赞誉设计师对产品设计有着超凡的驾驭能力!
与听管弦乐、室内乐那近乎完美的声音表现不同,在听人声时,还是会多少感觉到声音的“下盘”欠缺了一些丰满度……
试听结束后通过仪器设备测试发现:除了在80~100Hz处有一个低谷外,低频则是可以延伸到31.5Hz处还有一个小峰,而从100Hz~20KHz这一宽广的频率段则近乎是一条平滑的直线!
蔡经理说:他几乎很少听人声之类的音乐,90%以上听的都是古典音乐,而且还是以管弦乐等大部头的音乐作品为主;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蔡经理可以通过“耳朵”调整出这样一条频响曲线的缘由了……
蔡经理对音响系统有着“敏锐的听感与辨识能力、老道的调整与取舍功力”,蔡经理只是通过“听感”就可以把音响系统的声音调整的如此平衡、平顺,真的是令人惊艳和感叹!(文/摄影/李鹏展/李榜xz 2025-01-07)
深圳蔡经理复:感谢李先生的引导和推荐,才能使得现有的箱子和环境融为一体,发出令人满意的声音,同时也证明了:为听音房间找大小合适的箱子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这点通过李先生实现了,再次多谢🙏
广州骆总复:看来想音乐的兼容性高,人声还是要纳入系统评测之中,个人对系统参考基础是钢琴和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