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品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音响品尚 > 正文

给听音室构建一个音乐“舞台”——音响系统设计调校-试听有感之六

作者:李鹏展 日期:2023-01-06 10:04:18  评论:0

脚架高度与结像定位

一对Hi-Fi书架音箱,其中一只放在600mm高的音箱脚架上,而另外一只则是直接放在地板上,然后播放一张古典音乐的 CD唱片,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听音感受……

1.jpg

理论上讲,两只Hi-Fi音箱一只放置在600mm高的音箱脚架上、而另外一只直接放在地板上的机率几乎为零!那么去做这种听音试验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则是远在三十年前就做过这种听音试验),答案是:检测一下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的还原情况会是什么样的……

很明显,那自是一耳朵就能听辨出来的巨大差别:在两只Hi-Fi音箱之间所形成的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则是高低不一的斜面/阶梯形状,而非是正常状态下的平面扇形形状,所以说,两只Hi-Fi书架音箱放置的高度不一样,那么就不可能会有准确、清晰的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还原!

机架高度与结像定位

有一次去一位发烧友家听音响音乐,听音环境大概有15平方米左右,使用一对小型书架音箱,在左、右两只音箱之间放置了一款上下共三层的器材架(机架),中间一层与最下面一层各放置了一款不同品牌型号的合并式功率放大器,而最上面一层则摆放着一台CD机,其CD机机壳的上平面与左、右两只书架音箱箱体的上平面基本上都快处在同一个水平的高度了;

坐在听音位置的沙发上还没有开始听音响音乐呢,但视觉上就会给人一种压抑感和压迫感,让人很不舒服;等《蔡琴老歌》的人声从左、右两只音箱播放出来后的第一听音感受就是:蔡琴好像是点着脚尖,双手用力抓住CD机的上端,伸着头面向前方非常吃力的唱着歌一样……

在听古典音乐时,由于这个高大的三层器材架矗立在左、右两只音箱的中间区域,由于中间区域被挤占的几乎没有了空间,因此乐器的结像就会受到严重地干扰和影响,因而就不可能会有准确和完整的结像,它只会使得乐器的结像变得犹如是一个个散乱悬浮在空气中的“点”状碎片一样,从而使得乐器形体感的再现明显不够完整、丰满和立体,音场定位也就会变得更加飘忽和闪烁,籍此音乐的像真度与感染力也就会大大降低……其实,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视觉”层面的问题了,它更是一个“物理/声学”层面的问题,因为它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抽象或臆想出来的问题!

时间穿越到二十年前的2001年,在去另一位发烧友家听音响音乐时发现他的器材架也是三层的,听音环境大概有18平方米左右,其听音感受与上面所述基本上是大致相同的……

其实,在我去过的很多发烧友家中,以使用三层器材架的占绝大多数,只有很少数的一些发烧友才会使用两层器材架,由此可以确定:至少在这二十年间的音响发烧过程中,音响发烧友这支队伍中仍然是以使用三层器材架者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增高往四层器材架发展使用的趋势……

吸声混响与结像定位空间感

通常情况下在对听音室进行声学设计和处理时,如果对听音室两侧墙一次反射声的吸收过强,那么空间感就有可能会消失,反之,如果对它的吸收过弱,那么声像变宽、定位模糊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出现,由此可知,听音室对声音产生影响最大的不是直达声而是混响声,即各种反射声的总和,基于此,听音室的声场是由直达声与混响声声场二者的叠加所构成的;

4.jpg

同时,由于混响时间对于音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和敏感,而控制混响时间的主要手段就是吸声,所以说,如果听音室的吸声不足且混响时间过长,那么声音虽然丰满了但清晰度就会变差了,反之,如果听音室的吸声过量就会导致混响时间过短,那么声音虽然清晰了但却会变得不够丰满了;而如果对两侧墙的一次反射声加以合适的吸声处理,使得入射到人耳的侧向一次反射声减弱,那么听者就不会明显地感受到侧墙的存在,这就好比是“扩大”了听音空间,声音也就有了“空间感”;然而不单单是两侧墙的一次反射声,其实对音箱的后墙面、天花板与地面以及聆听位置的后墙面的一次反射声进行合适的吸声处理时,都会对“空间感”的构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故,综合考虑且权衡利弊,听音室的声学设计和处理一般还是建议以吸声量大一些,即混响时间稍短一些为上!由此听音室对于声音的传播与音质的影响相对就会要少一些……

当然了,如果是站在专业录音的角度来解析这个问题,所谓“声场”、“定位”其实都是混音师制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产物……虽然如此,但是通过对听音室所进行的声学设计和处理、包括对音箱的摆位调整等,的确它还是会对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音质的丰满与清晰、以及空间感的再现等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玩音响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的搭配与调整都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

器材架和背景墙与舞台感

梅先生是一位非常投入且热度奇高的发烧友,他专门在广州效外购买了一块地皮,并建起了一幢五层小楼,四楼以下全部租赁出去了,而整个五楼就是一个若大通间的听音室,是专门设计用来听音响音乐的,且不做任何它用!

梅先生听音室的房间尺寸为:高3.5m×宽5.1m×长10m,房间有效面积为51平方米;同时梅先生也对听音室做了全方位的声学设计和处理;

5.jpg

梅先生所使用的音响器材清单为:Spendor(思奔达)SP100三分频大型书架音箱;ELECTROCOMPANIET(音乐之旅)ECI-4合并式功放及EMC-1 CD-Play CD机;其实这套器材搭配我曾经在很多场合都听过,其音乐性及音响性都有上佳的表现,然而最为关键的是:两个不同品牌产品的“音乐气质”则是非常接近的,故,其再现的音乐也就非常对味并极具音乐感染力!

6.jpg

当时我们一行数人来到梅先生的听音室进行探访,当音响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我就被完全惊呆了:这那里是在听音响音乐啊?!这简直就是在听“现场音乐”嘛……

由于两只音箱之间没有放置任何的东西,且两只音箱之间的距离又接近有四米之远,而两只音箱的整个背景墙就是一个整面的巨幅壁画+落地窗帘,故,当播放一张弦乐四重奏的室内乐作品时,眼前真的就像是一个活脱脱的弦乐四重奏乐队在那里演出一样,每一把提琴的形体感出来了,连带着好像每一把提琴演奏者的形体感也都活灵活现的显现出来了,而且每一把提琴形体感的大小与比例、相互之间的距离与位置,音 场定位的呈现、视觉与听觉的感受,跟听现场音乐时真的是非常非常接近和相像……

接着又听了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作品以及钢琴、歌剧和流行歌曲等曲目,其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的呈现皆是依然保持着这种迷人的“现场感”特质……

然而更令人兴奋和难忘的是:在梅先生这里听音响音乐时第一次感受到了“舞台感”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在我的音响阅历中,“舞台感”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由“纸面文字”变成了“现实场景”!

梅先生这里所呈现的“舞台感”可不是臆想的,而是真实存在的!而正是由于这个“舞台感”场景的出现,即刻就让乐器结像这一音响性元素变得更加“接地气”了,即:乐器的结像不再像是大部分听音室所再现的犹如是一个个散乱悬浮在空气中的“点”状碎片一样,而是更加趋于完整、丰满、立体和连贯了,也更加接近真实乐器的大小和比例,听音乐时的“视觉感受”也就会变得更加真实和亲切了,正因为如此,它不但拉近了音响音乐与现场音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音响音乐变得更具魅力、吸引力与感染力了!

说实在的,房间面积/容积很大的听音室我见过、听过的很多,但是在两只音箱之间却没有放置任何东西的、而且两只音箱的整个背景墙就是一个干净整面的巨幅壁画或落地窗帘的,至今数十年来我就只见到过梅先生这一家独享之! 

只要是在梅先生这间听音室听过音响音乐之后才会惊奇的发现,平时我们经常所谈论的那些“音场”、“舞台感”等,其实都不同程度的被大大“缩小”了……

此时此刻,坐在梅先生听音室聆听位置的沙发上环视前方,一个丰满充盈的音乐“舞台”画面就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眼前……

给听音室构建一个音乐“舞台”

乐器的结像力越好,其形体感就会更加的凝聚、浮凸和立体,从而乐器的定位感也就会更加的清晰和准确;而形体感越好,其视觉感受就会越真实,音乐听起来也就会感觉更加的真实和自然!

8.jpg

诚然,对于大部分的发烧友来说,很难会拥有像梅先生那样的一间宽大、专用的听音室,但是,只要发烧友心目中拥有“乐器结像”、“音场定位”与“舞台感”这些音响概念,清楚和明白它们都是音响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少就可以在硬件方面的处理时往这个方向去努力营造这样的一个听音环境……

7.jpg

左、右两只书架音箱需要摆放在相同高度的音箱脚架上,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异义,且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跟CD机的使用和调整是一样道理,其左、右两只音箱也是一定要调水平位置的(如果音箱设计的有仰角,那么两只音箱的仰角角度那是一定要调整一致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的准确再现!

受限于听音室的使用面积、使用习惯以及视觉感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在左、右两只音箱的中间区域不摆放任何的物件等,这对于大部分的发烧友来说真的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然而,至少不要在这个区域去摆放三层乃至于四层的器材架而改放两层器材架,这一点应该是不难做到的,否则,它对于乐器结像、音场定位的准确再现只会有满满的负面作用!

与此同时,左、右两只音箱的背面墙即使做不了整面的巨幅壁画或挂满落地窗帘等等,起码也要尽量做到干净、整洁一些,并努力创造一个相对比较空旷的空间,即:要想音响系统有一个好的“舞台感”出现,那么最起码就应该先去构建一个有点像“舞台”的听音环境吧!

点滴成河又大厦平地起

此时忽然间想起了一个久远的小插曲:印象中大概是在2001~2002年左右吧,在《非常发烧网》(Hi-Fi168)网站上看到过一位好像是“香港”的发烧友,曾经发贴专门谈论和说明左、右两只音箱之间尽量不要摆放任何东西,否则会影响到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的准确再现……

唉!好像就是一转眼的功夫二十年的时光就这么飞逝而去了!真可谓:往事不堪回首,且弹指一挥间啊……

自那位“香港发烧友”之后,至今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过”、“遇到过”去谈论有关影响乐器结像与音场定位的话题了,那就更不要说去构建“舞台感”这个更高层级的音响话题了……

9.jpg

音响系统只有把每一个点、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对、做到位了,最终才能听到、甚至能“看到”我们想要的音质、音效与“舞台”画面,且缺一不可!

基于此,只要是有求于我的朋友,无论是听音环境、器材选配,还是器物摆放等等,我都会把构建一个音乐“舞台”这一音响性元素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假如一个房间不大却又“家徒四壁”,左、右两只音箱的后面还是一面硬邦邦的大白墙,同时还挂着一个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又或左、右两只音箱之间摆满了几个“小高层”式的器材架,此时却在那里说:他的音场如何阔大、结像如何立体、定位如何精准、舞台感如何逼真,云云、等等……

——没错!那位“音响诗人”说的都是实话!

——其实问题就在那里,但谁也不愿意说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很“面善”……(2021-08-17)

    标签:
    上一篇:暂无信息
    我要评论

    计师简

    听音室设计·音响系统调校·新中式家居设计

    务流

    懂生活 · 有品位 · 为您度身定做优雅的生活空间

    Copyright © 2005~2020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603906582 QQ:573759413 微信:lbxz121 电子邮箱:xz555sm@126.com Rss 网站地图

    豫ICP备12007366号-1  常州网络公司:双喜常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