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家庭影院技术》杂志专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刊发文章 > 音响系统调校 > 广州《家庭影院技术》杂志专文 > 正文

我心中的“№ 6.4”——艺术家 №6.4晶体管合并式功放赏析有感

作者:李鹏展 日期:2017-01-15 17:09:58  评论:0

文/图 李鹏展

饮食文化

贫困线  生活在文革时代的人都记得,那时本来就不充裕的日常生活用品多是要“凭票”定量购买的,鸡、鸭、鱼、肉、蛋自不例外,一个星期乃至半个月能吃上一顿肉、蛋,已是美不胜收了。

温饱线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过去我们只有在过年那几天才能天天见“浑”的口福,现在却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但“三多”现象却愈来愈突出,即:戴眼睛的愈来愈多;超体重的愈来愈多;减脂肪的愈来愈多。

小康线  改革开放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老百姓率先步入了小康生活,在这里饮食您会发现,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席中贵”,讲求饮食的营养、精致和品位则成为一种时尚。同理,在这里您也较少能看到“超重减肥”者。

音响文化

入门者  这群人希望用1000元的投入却能达到1万元的音响效果,而且还要功能齐全、用途广泛,即能听,又能唱,还能看。为什么?因这群人对音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还有,这群人买音响多是为了装点门面,即:人家都买了,家家都有了,我们不能没有啊!

发烧者  整个音响业界几乎是靠这些人群来支撑的,可见其队伍之庞大,而且每年都会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族人群对音响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和概念,无论是自己购买、使用或帮助别人推荐器材等,都不会太“离谱”,那些设计工艺精湛,声音质数较高的器材均逃脱不了他们的视线。对音乐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这族人群存在以下问题:⑴ 唯金论——价格高的肯定会比价格低的器材好;⑵ 唯料论——用的发烧元器件愈多声音肯定就会愈好;⑶ 唯机论——多是以某某(高价的或重料的)器材为试听校声的标准,对现场音乐了解不多或根本没有现场音乐的概念;⑷ 唯点论——多是听几张CD唱片中的某几个小片断来进行“斗机”(即器材间的比拼),很少能坐下来把一个音乐作品从头到尾听完的;⑸ 唯牌论——进口的肯定会比国产的好,大品牌的肯定会比小品牌的好。

鉴赏者  这些人位于音响金字塔的塔尖 ,自然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有以下特点:⑴不以价位、用料、品牌论英雄,而是以综合的设计工艺、声音质数、性价比来考虑;⑵ 对现场音乐和音响器材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⑶ 有自己的音响文化,把音响器材及搭配与对声音的还原看成是对音乐的“再创作”。从他们自己正在使用的器材或向他人推荐的器材清单上来看,既不是很昂贵的,也不是很流行的品牌型号,外观工艺也都朴实无华;然而,声音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迷人的神韵,让人一听难忘。

搭配艺术

音响型  即对声音的某些音响特质过分追求。如低频的延伸与量感尤其是量感方面,高频的延伸、解析力、动态及声压、声音的质感与控制力等等。这类人打着一个漂亮的口号:还原现场音乐,所以,他们往往是把音乐割裂成若干个小段来欣赏,以求得完美的器材搭配效果。这类人占发烧友队伍中的70~80%。

音乐型  这些人天天以音乐为伴,讲求的是音乐的韵味、感染力和声音的润泽感;对一些音响性指标并不刻意追求。或许,在一些发烧友看来,这些人的器材搭配效果即声音显得较朦胧,中低频不够清晰干净,高频延伸也不够纤细,缺乏动态与冲击力等等;但却胜在自然、平衡、顺滑、毫无刺激喧嚣之感。这种声音很“养”人。这些人占发烧友队伍中的15~20% 

艺术型  这种人太少了,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也不会有几位。让绝大多数发烧友来看,他们器材的声音效果只出来了“一半”或“更少”……,不过这些人对其声音表现自有一番理解:赏乐是心灵的净化和陶冶,是精神的境界和升华。就像唐诗宋词一样,虽然有些“朦胧虚飘”,但其“如梦如幻”的境界才会激励人们无限的向往与不懈的追求。发烧友如果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超脱”了,说得通俗点:他们完全驾驭了音响与音乐这个概念。

欣赏艺术

简洁为上  97年可以说是国产音响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之前的产品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工艺结构等一般可用“土炮”来形容,即使不用和进口产品相比,我们自己都能感觉出其差别所在。之后,国产音响可以说是整体向前大大跨越了一大步,说实在的,一些国产品牌型号的音响产品与进口产品摆在一起(中低价位的),我们自己都很难看出其差别。在中低价位产品的市场占有量已明显大大高于同等档次的进口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我个人比较喜欢简洁明了的线条造型,为什么?因它是高水平的体现。试想:了了几笔要勾勤出一个艺术作品,那是何等的功力和造诣!在此,我并不是反对那些设计制作精湛、工艺造型复杂的产品,只是觉得音响产品的“声音”是第一位的,其它一切都是要围绕着这点来工作,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形之中把制作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艺术家6.4功放.jpg

№6.4就是“简洁至上”的一个代表。平面方正的造型在音响产品中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但它绝佳的比例尺寸,典雅的平素点缀,使该机在朴素中透视出一丝高贵,在平凡中散发出一股芬芳。比起其它一些精雕细琢的贵族产品,№6.4则更能衬托出平凡中的伟大。

作品为上   纵观艺术领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几位伟大的画家,如:波提切利与《春》和《维纳斯之诞生》;达·芬奇与《蒙娜·丽沙》和《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其罗与《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等,他们的名字与这几幅伟大的艺术作品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且流芳百世。

音响领域亦然。我把Hi-Fi音响分为两类:一类是“作品”,即:音响设计师所追求的、心目中的、理想的、毫不妥协之作。另一类则是“产品”,即:音响设计师对市场、对消费者、对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的妥协之作。

通俗地讲:“作品”完全是设计师对音响与音乐的理解、认知和追求的具体再现,它完全是“个性化”的产物,是向“上”看的设计结果。像Marabtz 7、8、9 电子管功放、Quad ESL-63静电扬声器、BBC LS3/5A音箱等,都是极具时代特点与个性的音响作品。                                      

“产品”则不同,它是设计师向“下”看的设计结果,即:市场在炒作什么,消费者在追求什么,设计师就设计生产对应的东西给市场与消费者,完全是“共性”的产物。

我十分敬佩这样的品牌和设计师,他们不为市场潮流所左右,甚至把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设计制作自己理想中的音响“作品”给行业、给社会。这比起那些今天推一个“系列”的产品,明天又搞一个系列的“MKⅡ”产品的纯粹的商业炒作行为显得“高尚”得多了,否则,若干年后,岂不成了一个没有音响“作品”的空白年代。

与№6.4设计师相识的人都知道,他开发上市的功放特别“少”且特别“慢”。当我认真听过№6.4的声音,再看看其售价后,我真为之动容和倾心。或许,“入门者”、“发烧者”对此机会有一些看法,觉得它不够威、不够重、不够大、不够贵;但以它独有的气质和声音表现,我则认为它迟早会得到“鉴赏者”的青睐的。

风格为上  前面我没有详细的阐述№6.4的声音特点,因我觉得音响是一种文化、是一个综合艺术,尤其重要的一关是——搭配,它的变数太多。然而,有一次当我无意地用№6.4去推象牙一号音箱时,竟发生了奇迹……

它的低频量感虽不多却非常真实,解析力与控制力相当好,几位录音师、大提琴手和指挥听了以后均赞叹不已;它的中频醇净透明,毫无箱音与鼻音的干扰;它的高频明亮且富有光泽,毫无毛刺感;还有……,太俗了!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这套搭配所唱出的音乐具有一种健康清新、活泼向上的特质,任何音乐经它播放出来都给人以激情感动与青春焕发的感觉。就像我们看艺术体操运动员表演一样:青春亮丽、轻盈飘柔、和谐优美、自然洒脱等汇聚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立体画面。

我寄希望那些对音响文化有所追求的人士,即使不购买这套音响器材但也要去听一下——因为它的确与众不同。


2000-03-11

此文章已在广州《家庭影院技术》杂志

2002 年第一期上发表

    标签:艺术家 晶体管 合并式 功放 赏析

    我要评论

    计师简

    听音室设计·音响系统调校·新中式家居设计

    务流

    懂生活 · 有品位 · 为您度身定做优雅的生活空间

    Copyright © 2005~2020 李榜音响文化(博文室内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13603906582 QQ:573759413 微信:lbxz121 电子邮箱:xz555sm@126.com Rss 网站地图

    豫ICP备12007366号-1  常州网络公司:双喜常州网站建设